杨波:汽车出口毋蹈摩托车同质化/标准低覆辙
凤凰汽车讯 6月7日-8日,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举办。本届论坛以“变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力图引发整个汽车行业对当前现状的探讨并提出实质性的发展策略。凤凰汽车作为重要合作媒体,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会议盛况。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杨波表示,摩托车出口最大的问题也是同质化。因为没有大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大的差异化,导致我们只要一个热点起来就蜂拥而至,价格的“踩踏事件”,带来的质量服务问题,给市场带来灾难的印象。
以下是杨波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非常荣幸参加2017全球汽车论坛。力帆作为一个既做汽车,又做摩托车的一个实体,经历了汽车出口以及摩托车出口的阶段,而且在摩托车出口曾经创造过连续出口十年第一的业绩。今天回过头来看,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都快19年了,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尤其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汽车出口我也想把一些血的教训跟大家分享一下。
摩托车出口大概9几年就开始,真正大幅度的出口应该是从1998年,那时候正好是朱镕基总理放开了对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出口权。那一年记得力帆正好赶上那一年,1998年9月份我们是获得了自营汽车出口权。从两千年开始中国的汽车才开始大幅度出口,得益于越南印尼市场的兴起。2000年一直到后续的4年,都是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在东南亚辉煌的时代。
2003年阿根廷,尼日利亚,到2005年缅甸,2006年土耳其,2010年西非,多个出口市场,热点是不少,但是很遗憾这些热点就像昙花一现,可能好的有三年五年,差的一两年。原因还是因为同质化,标准低带来的恶果。目前整个市场是均衡的,杜总提到亚非拉,这三个字都是中国企业非常关注的。
摩托车出口最大的问题也是同质化。因为没有大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大的差异化,导致我们只要一个热点起来就蜂拥而至,价格的“踩踏事件”,带来的质量服务问题,给市场带来灾难的印象。很多人提到中国制造,实际上有很大的贬义的意思,对我们做企业的是无言以对。在这几年我们的确承受了非常多的痛苦,因为没有较高的毛利,导致了我们售后服务缺失,以及品牌的缺失,因为大家盲目打价格战,好多企业毛利看到20多,差的企业毛利看到六七八就要卖,因为他说的是要生存。我们有些甚至当地政府他也容忍这种,虽然行业里面也找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市场上的价格今天你比我低,明天我比你低,但是服务缺失非常明显,很多时候服务跟不上。第一次故障里程数越来越低,以前可能五千,八千公里,现在可能一千公里就坏了。这也导致重新被日系,印度系所占有。
另外品牌缺失也是我们的一大病诟。摩托车最大的问题我们做OEM做得太多,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我们选择了生存,在现金面前低下头,很多企业没有长远的打算。比如嘉陵品牌、力帆品牌,甚至其他的一些稍微出名一点的黔江,他们的品牌你在国外很少看到的,力帆还好一点。大家面临一个问题竞争,生存。很多进口商就踩着力帆,隆鑫,包括宗申,嘉陵,我们叫踩“翘翘板”,今天做你的,明天做他的,互相之间来竞争,这都是因为品牌缺失导致的后遗症。
另外摩托车广种薄收,也有精耕细作。目前真正做大的,占到前三位的毕竟只有10多个国家。所以说更多的市场我们是在广种薄收,开不开花好像也无所谓。汽车我相信他们做得更好一些,进入一个市场,渠道建设,广宣等等一系列的都是做得很透的。这也是摩托车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贸易含量居多,营销含量相对较小,没有做分析,更多做贸易上的风险控制等表面上的点对点的工作。
摩托车也经历了本土化的要求,本土化也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分水岭。现在越南、泰国、土耳其建厂之后,很多企业退出了,但是力帆那里还能够生存。政策法规,技术壁垒也为整个行业的洗牌做了更多的助推。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也是我们摩托车的大问题,我也说到汽车,我也接触到了,不光是力帆,包括国内很多的一些汽车行业,也跟大家做了很多交流,其实核心技术的缺失,不光是摩托车,也是汽车的一个大病诟,当然在摩托车里面显得尤为突出。力帆曾经引以自豪,我们有大排量,有水冷,这方面都因为市场的原因,因为我们面对的竞争的原因没有把它做大。
作为一个对汽车略知一二,我只是把摩托车的很多经验教训跟大家讲一讲。第一句话,说火不烧山山不肥,人不出门身不贵。可能尽早布局海外是我们国内汽车的一个长期的战略考虑,可能走得越早越好。
第二,不要怕赚钱多,怕不赚钱,要学大众在中国。目前力帆在海外赚的钱是远远超过国内的,至少是单台超过国内的。目前我知道只要有国内品牌竞争的,一定把价格弄得很低,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作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我们绝对不想做低价竞争的,希望大家要学大众,大众曾经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我们也希望成立行业联盟,法规,公共资源等等要共享,要制定行业自律,正确引导和协调,避免恶性竞争。我们希望汽车行业协会,贸促会都希望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来抓。以前摩托车没有做好,但是汽车我们不希望重蹈覆辙。在日本钢铁企业为了进入巴西,他们做了很多调研,但是最后他们是统一行动,有两家企业被干掉了,不允许他们出口巴西。这些案例都是值得包括政府层面,贸促会等等行业层面,协会层面思考的。
汽车精耕细作是必须的,耐用性的产品,这是销售的王道。希望我们精耕细作得更多,广种薄收的尽量减少。本土化的技术准备和人才储备也是我今天要提的。其实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品牌它在哪一个市场做得好,一定是他用的人用好了。所以说我们很多市场,都是这样的。人能够想办法把整个资源整合,能够通过它的智慧把很多的一些战略和战术贯彻好。所以我们汽车的人才储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的三年规划准备好了,你人才准备好没有?
最后,希望我们的汽车能够在市场上冲出中国,走出世界,希望做得更大更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