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蔚来为何提出“公司宪法”一说
凤凰汽车讯 6月7日-8日,2017(第八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举办。本届论坛以“变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为主题,力图引发整个汽车行业对当前现状的探讨并提出实质性的发展策略。凤凰汽车作为重要合作媒体,第一时间、全方位报道会议盛况。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改革开放后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三波时代机遇。
在当前整个消费形态下,中国的汽车企业有从高端切入的历史机遇,我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在提升,科技、人才也处于一个巅峰发展时期。像蔚来汽车这样的新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牢牢抓住了机遇,从高端切入,傲娇地站在了国际舞台。“我把我们定位为第三波创新浪潮当中的一员。”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表示,“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团队问题,我们在全球有13个城市,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布局,员工来自于差不多40个不同的国籍。”据悉,未来蔚来汽车会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公司文化价值观,不管员工是哪里人,就得按照这个文化价值观来做事,这就是公司的宪法。
以下是凤凰汽车独家对话秦力洪实录:
凤凰汽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提下,未来的机会在哪儿?
秦力洪:我们更宏观一下来看这个行业,我觉得现在面临改革开放以后第三波以中国为主的汽车创新的机会。第一波是从80年代开始的一波合资,合资是解决了很多大的问题,解决了中国能不能造车的问题,人才链、技术、实力、供应链等等。第二波差不多在15年前,奇瑞、吉林、长城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包括后来像长安、广汽等国有自主品牌的兴起。
我觉得当前我们面临第三波机会,这个机会的特点是这样的,首先技术是依托于新能源和驾驶智能化;第二个是整个中国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已经具备,人才库已经具备了,中国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所以整个未来的创业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背景下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的是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从人才结构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格局,而且一上来就放眼全球布局,创新的特点和前两年相比是区别了。还有在当前整个消费形态下,我们有从高端切入这个行业的历史机遇,所以我把我们定位为第三波创新浪潮当中的一员,当前可能一些媒体简单的写成“互联造车”,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是太科学。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咱们赶上了从高端切入的历史机遇,从高端切入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平台价值,从这块当然也是所有新加入者的一个共同点,这块可能也要逐渐做品牌,包括我们也参加一些赛事,包括也有全球的人才,让我们这方面的准备更充足。你从品牌溢价这块谈谈你的思考,从未来的角度。
秦力洪:我觉得品牌是建于用户体验的基础之上,还有这个品牌传递出来的信息持续有格调这个品牌就能成就。首先,从硬的方面来说,整个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这肯定是核心,但是光有这个是不够的,其实现在中国的自主品牌在产品和服务上,在中国主流的合资品牌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其次,软的方面可能是我们做得更多的,这个品牌得有故事、有情怀,这个品牌得有一定的格调,所以未来像这么一个公司我们在成立之初还是费了好大劲,做了一个全球化的布局,并且是从最顶级的高端赛事切入。比如我们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了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赛事的冠军,成立第二年就发布了EP9一个极限电动超跑,成立的第三年也就是在今年年底我们会推出一个家用的纯电动车,这样整个品牌从上往下走。买我们产品的用户会自然联想到世界冠军,会联想到最顶级、最极限的电动车超级跑车的技术和实力。这样就会赋予我们一定的品牌价值。所以我们的路也是这么来走的。再加上整个电动车市场的现状,同样级别的电动车比同样级别的内燃机车贵,所以消费者天然会有这样一个价格接受度。当然我们也会把更好的体验带给大家,同时也会照顾到中国城市消费的购买力。
凤凰汽车:这款车型从定价区间、渠道的拓展,现在的一个计划是什么?当然和最终还是有出入的。
秦力洪:我们计划这款车是率先从中国开始销售,在中国首先聚焦于少数的几大城市,所以我们进入市场的顺序是以城市为单位,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的时候就会发起销售,应该在明年开年以后可能就具备批量交车的条件。因为现在这款车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当中了,整个量产到目前为止都挺顺利的。在渠道方面,未来我们坚持凡是服务用户的触点都要自己来做,所以我们会直接的来销售和服务这款车,包括车主。
凤凰汽车:还有两个小问题,一个就是大概的定位,第二个面向客户的销售可能是从网上来的或者其他的渠道,具体的形式有没有一个雏形?
秦力洪:先说销售吧,我们的销售渠道是围绕用户的习惯来定义的,我们不会简单概念性的一定网上或者一定经销商,主要是用户怎么方便看车、怎么方便付钱,怎么方便获得服务。
凤凰汽车:但前提如果是用传统渠道的话应该有时间布局。
秦力洪:我们是直接销售这款车,并且直接服务客户,当然我们直接服务和具体是不是只接受网上订单是两个概念,我们还是有很丰富的成交场景。
凤凰汽车:就是成交的渠道。
秦力洪:对。渠道是定了,但成交的场景是多样的,我们直接和用户打交道,网上订也可以,在体验店订也可以,这都是多渠道并行的。
凤凰汽车:然后就是这个车在售后这块呢?
秦力洪:电动车和传统的燃油车比有一定的利弊,好处在于从机械部分的零件少,结构简单,还有纯机械部分的维修频次就会低,所以传统意义的售后服务、维修保养对电动车来说相对来说是容易的。但电动车的难点就是怎么充电,因为充电的各种设施与汽油车的体验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具体怎么做呢?我想差不多也就是半年的时间,大家就可以看到了,但今天我可以说一点,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的车主在补充电能的体验上,一定要好于汽油车车主加油的体验,我们觉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整个电动车的普及就会有问题。
凤凰汽车:我问这个问题也不单单是问未来,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有一些传统的品牌也在进入淘汰,作为新兴品牌,可能这个词儿有点挑衅,但凭什么能争夺一席之地?
秦力洪:凭什么这个问题很好,不挑衅。
凤凰汽车:很多都想成为中国的特斯拉,但很多人忽略了特斯拉成立了14年,我们靠什么来渡过一个漫长的“冰河期”,这个冰河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场景,说明一方面是企业的准备,另一方面是新能源产业的准备,也需要一个跨度期,包括各个方面的瓶颈。
秦力洪:我觉得凭什么这个问题非常好,应该这么说吧,凭什么这个事没回答清楚之前,我们断然是不敢这么去干的,肯定有我们的一些思考。第一个中国的市场很大,而汽车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我们看到的很多行业是赢家通吃的,比如手机,全世界可能排名第三名的手机就已经不赚钱了,比如一些搜索引擎,我们都不知道排名第三、第四的搜索引擎叫什么名字了,电商也是一样。但汽车行业在历史上都是赢家不能通吃的规则,不管电动也好,无人驾驶也好都是这样,因为汽车是一个很复杂的硬件产品,每家生产都是有边界的。
另外汽车是承载了个人感情和个人性格的东西,大家都追求个性化,比如在网上买东西,这个东西是京东还是淘宝的,到底是申通或者是圆通给你送过来,你不在乎。而汽车大家有追求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汽车行业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几大多小”的格局,这个格局在汽车工业过去一百年出头的历史里经历了几轮淘汰,但依然是这样的格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淘汰赛的本质不是在固定的淘汰,而是有进有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觉得新能源、智能化和贴身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这三个东西还是有空间给我们来做事的,这个空间没有被现在的汽车工业做绝,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依然觉得有可见。这一轮淘汰赛,这一轮大的形势本来就很猛烈,这其实和特不特斯拉都没有关系,特斯拉的故事有他独特的特性,在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每年成倍的增长,政府关注力度最大,在这样的市场里如果不能诞生一家中国公司就太遗憾了,理论上会有,但问题是谁。在谁这个问题上,我们觉得会有两波人,一波人是今天的巨头,他们转型发展新业务进入了这个领域,另外一波人就类似于我们这样的公司,从行业外面杀进来新创,我们觉得最终这一轮比赛的结果会是新老各有几家留存下来,并且引领下一波浪潮。我们觉得这个机会还是平等的,在这个事儿上不一定有历史的大公司就更有优势,也不一定新创业的公司就更有优势,还是回到这个事本身,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所派生出来好的用户体验。如果整个商业模式的设计符合经济规律,再放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巨大中国市场热土里,我们觉得这就有机会。
凤凰汽车:你说的特别好,我觉得非常全面和系统。今天上午王会长说到“弯道超车”,我们接着新能源这波浪潮,包括政府的推动,给我们一个能赢别人的理由或者一个说辞。
秦力洪:我们先讲讲赛车技术,因为未来是有赛道的基因。我们也自己管过车队,凡是赛车的时候超车都在直道,弯道不能超车,问题的关键是今天这一波新的浪潮是一个大直道,在一个大直道的特征里,道路够宽,大家来比速度和决心。其实真正的直道超车在世界顶级赛事里,最后那个大直道都是分胜负一个主要的场景,但真正车和车之间的技术性能差距没那么大,人和人之间的技术差距也没那么大,比的是勇气,就像车手你能够承受多快的速度,你能够承受多大的不稳定性,你心里面能承受多少。
我在这方面还是做好了准备,我已经注意到会长上午讲的“弯道超车”不对,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说法就是有问题的,关键我们现在的新能源车是在一个大直道上,现在汽油发动机优化燃油的经济性水平是在一个大弯道上,一个四缸发动机把百公里油耗降到8升再降到5升非常难,而且全世界几十万的专业人员已经研究了几十年,这中间没有什么捷径。而整个电动车的技术发展在行业里来说,成为比较主流的事,历史也就5-6年,所以这时候就要勇于起跑,因为谁比谁领先不了多少,在这个时候新发公司是有相对的优势,因为我没有包袱,不用考虑投入了几千万的发动机厂怎么样。我们可以直接过渡到纯电,这是我们的一个背景上的优势。
凤凰汽车:您说得特别好,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咱们是一家国际性的公司,人才来自于世界各地,但同时咱们董事长又是中国人,在团队的文化上,其实现在看来是非常新和的,但里边总会有各种不稳定的因素,这块解决方案肯定是不断出问题不断磨合,你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秦力洪: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团队问题,我们在全球有13个城市,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布局,员工来自于差不多40个不同的国籍。
凤凰汽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多个呢?
秦力洪:我要来讲一下这个事,因为汽车行业天生是一个全球竞争的行业,汽车行业不是你自己选择的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参加全球竞争,汽车天生就是全球化,不能全球化的公司最后就守不住。我们都可以看到,据个例子,美国实力最强、历史最悠久的公司,美国的本土市场他们正在失守,高端是德国车,中低端车有日本车,韩国车,新发的企业有像特斯拉这样的。所以你看在一个天生就有全球化的市场里,全球化就是高和晚的问题,与其万一点被迫做,不如早一点主动做。今天是通讯特别发达的时代,远程工作比我们当年更容易了,我把几十个德国设计师搬到上海来工作,我还不如在德国设一个公司,大家增强联系,多飞几趟,多开点视频会议,我们和英国、德国公司的例会每周都有,联系非常紧密。
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带来的冲突、产生的融合这个课题一直在,我们不这么做也会在。所以我们觉得初创一个公司除了做好业务、产品之外,首先做成一个好的公司非常重要,未来我们有一个全球统一的公司文化价值观,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就得按照这个文化价值观来做事,这就是公司的宪法。在这个事儿上没有谁比谁优秀的问题,只有认不认可的问题,不认可就拜拜。因为你一旦打开了人才库,接下来就要业务过硬、政治过硬,大家必须认可同一套价值观。在未来我们要可控,当然了一个公司会有流程授权体系,这个未来投入很大,我们在成立之初就花了很大的代价来铺设全球的IT体系,有几十个贯穿全球的IT系统,比如我们在这儿聊,我作为公司总裁所有审批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可能是一个英国的同事要休假,可能是一个美国的同事提了一个合同,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完全无纸化办公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成立了,我们还有非常好的讨论文化,有时讨论激烈了就是争吵,没关系,在这里没有级别高低和国籍的分别,我们还有很强的同传团队,不要让语言和地理成为障碍。
对我来说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来自国籍,人员整合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不同行业背景的,在今天做一个高端智能化的电动车,就比如说互联网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和汽车的硬件工程师团队,都是工程师但他们的基本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之间的差别就更大。还有直接的销售产品和直接服务用户,就有一个零售和服务,现在一般汽车行是没有这个的,一般汽车行是管零售服务的团队,是管经销商的团队,我们相当于把经销商变成自己的了。这个团队和刚才说的工程师团队也是基本的理念价值观需要融合。对行业背景的融合挑战远大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籍,文化背景和国籍靠语言、靠翻译就能解决,但是那个融合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我们觉得越是挑战的事就越有必要做,因为你一旦做成了就是一个竞争的门槛,即便你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对每家公司来说团队的融合、战斗力、企业价值观都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凤凰汽车:你说这个打开了我的一个思路,特别的一种存在方式。我的理解你刚刚提到了40多个国家,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国家的数量小一点,我只是觉得我们是在刻意追求全球化。
秦力洪:不是刻意。
凤凰汽车:只是刚好那个人适合。
秦力洪:举个例子,我们的海外点儿,扎根的地方都是天然全球化和人口比较多元的地方,我们在美国加州的硅谷,你去硅谷的街上看不到几个所谓的美国人,就是白人,你在硅谷的街上能看到1/3还多亚洲人,所以我们的北美公司就在硅谷的核心,人才来源天生就多元化。比如我们最优秀的车身工程师在北美工作,他来自于罗马尼亚,他就是最优秀的车身工程师,他在美国也是最优秀的汽车公司。还有比如我们的设计公司在德国慕尼黑,慕尼黑是整个欧洲大陆人口汇聚的一个大城市,大家留意到去年、千年欧洲难民潮的时候,首当其冲提到的就是慕尼黑,所以慕尼黑就是欧洲天然大的内陆港口城市。我们高性能团队在英国伦敦,英国现在的多元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前沿得多,在英国现在各个行业里的这些主流精英人群是来自世界各地,所以他是天然的。还有我们的总部在上海,上海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们还有几十位外籍专家在上海总部工作,他们当中相当部分人在上海已经工作了十年。
凤凰汽车:其实说到底不管这些,就是一点车卖好了就行了。
秦力洪:是的。
凤凰汽车:我们也希望你们的车卖好,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