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卖身”和北汽混改 残酷的车市淘汰赛开始了!
广州的气温已经飙升到了35度,但汽车行业的两则大新闻热度更高: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芜湖召开第二届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以无记名投票形式,全票通过了关于奇瑞汽车股权转让的决议,奇瑞拟以不低于200亿元现金注入方式引入外来投资者,增资扩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车。看来,奇瑞“卖身”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与此同时,“吉利欲收购北汽”的消息又传出了新的进展,吉利入股北汽的详细方案被披露——吉利汽车持有北汽不超过30%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另外还会有跨领域的巨头企业入股其中。
看似两则不太一样的信息,但其实都折射出同样的道理:在车市竞争激烈的今天,即使是奇瑞、北汽这些体量规模较大的汽车企业,也在最上层的股权结构方面积极求变,不然也可能被市场淘汰。
奇瑞“卖身”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奇瑞被卖的信息不是第一次传出,早在去年10月,我在《不盈利的奇瑞被整体出售,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这篇文章中就断言:奇瑞自己内部改革推不动,通过外部力量来推动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其实,这种效果已经被中国的改革开放等众多案例所证明。
奇瑞曾经蝉联了9年自主品牌的冠军,那是相当辉煌。
奇瑞也曾经相当辉煌过,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的奇瑞已经超过20年,2004年-2012年蝉联了9年自主品牌的冠军,2012年之后,由于急于扩张等多方面原因,奇瑞销量开始下滑。
奇瑞的内部问题,外人一般无从观察,但从外在的事实可以得以体现:销量下滑、多年不盈利、品牌影响力下降等。
就拿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奇瑞集团销量为68万辆,旗下奇瑞(包含奇瑞新能源)、观致、凯翼和奇瑞捷豹路虎等乘用车品牌销量分别为41.8万、1.5万、4.3万和8.4万辆,比2016的70.5万辆出现下滑。根据乘联会相关信息统计,2017年奇瑞乘用车销量位列自主车企第五位,与吉利、长安、长城销量数据相差甚远。
奇瑞的现状是:销量下滑、多年不盈利、品牌影响力下降等。
今年第一季度,奇瑞乘用车的销量约为11万辆,又被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超过,排名跌至第七。更老大难的问题是盈利状况,这就是奇瑞的“梦魇”,毕竟,卖再多的车也是为了盈利,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研发和引入人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奇瑞汽车短期负债合计为404.95亿元,非流动负债达到218.88亿元,负债总计达到623.82亿元。而至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营业利润为负6.7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亏损额扩大了4倍,资金压力空前。
也正因业绩不佳和资金压力,奇瑞汽车在不断改革调整中,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先后出售了观致和凯翼的控股权,其中观致被宝能控股后,情况不断好转,证明“卖身”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由于观致体量太小,不足以扭转奇瑞的整体格局,所以根本上还要从奇瑞本部动刀子。
现在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入股奇瑞的公司是何方神圣,但在引入新的投资者后,我们还是真心祝福奇瑞能重新向上,毕竟,奇瑞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面旗帜,并且在技术积累、海外市场开拓方面都位居前列。
北汽混改:引入吉利激活
与奇瑞相比,北汽的状况还是好了不少,毕竟是国家“四小”汽车集团的领头羊,年产销规模近300万台,有北京奔驰这颗“摇钱树”,集团总体还是盈利的。
但北汽的问题其实也不容小觑:貌似身躯庞大的北汽,除了奔驰这块资产外,几乎没有再拿得出手的板块,尤其是承载自主品牌的北汽股份,将专注于北汽BJ品牌,绅宝品牌将战略性放弃,昌河和威旺将分别作为北汽在中低端乘用车和新能源市场的品牌,ARCFOX则作为北汽新能源的中高端品牌,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也得靠外力来推动。
传言吉利将成为北汽的第二大股东。
北汽也作为北京市对下属国有企业混改第一个试行企业,混改路线图虽然还在讨论阶段,但是在北汽自主品牌业务盈利遥遥无期,产能放空的局面下,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消息人士称,吉利有望成为北汽第二大股东,不求控股权但是控制经营权,另外传言小米的雷军也会入局,对于靠北京奔驰和北京现代两个合资公司利润输血的北汽,这是一个相对优选的方案。
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右)确认过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左)的眼神?
通讯行业的中国联通混改成功案例给北汽不少提示,在引入BATJ等14家战略投资者(股权占比35.19%)后,今年一季度中国联通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13.02亿元,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374.8%。
吉利的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了,2017年吉利汽车以62%的增速,成为最大的黑马,目前单一品牌销量在中国市场仅次于大众,体制灵活,这也对政府决策者提了一个醒,要想真正组建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集团,光把希望寄托在国企之间的重组是不够的。
车市淘汰赛开始
如果说此前青年汽车、中兴乘用车消失、铃木要退出中国市场的传言开始证明中国车市的残酷外,奇瑞、北汽这些大型企业在股权等最上层建筑的积极变化,再次表明,中国车市真正进入最残酷的淘汰赛,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中国的新车年销售规模近3000万辆,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市场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汽车品牌之多,更是让人瞠目,平均分到每个车企体量少得可怜。
另一方面是市场集中度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前10家汽车企业的集中度达到90%,前5家企业集中度超过了50%,也就是说,留给后面的“蛋糕”越来越小。
李书福都成为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还有什么不可能。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更是忧心忡忡,在今年2月谈到吉利收购奔驰9.69%的股份一事时,他曾预测,“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对于企业数量众多、资源严重分散的中国汽车来说,“清场”是大势所趋,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内,必将有一大批车企被整合收编,或直接出局。